中国食品网

首页 > 品牌 > 正文

革命圣地展新颜 追赶超越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9-12-27 16:26:49  |  来源:海外网  作者:  责任编辑:

8月22日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延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东平出席,介绍“奋进七十年 革命圣地展新颜 逐梦新时代 追赶超越谱新篇”,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市贫瘠荒凉,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3431万元,1978年只有3.44亿元。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大力发展以油煤为主的特色工业、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

目前,全市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1000万吨,煤炭、天然气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50亿立方米,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2.6亿吨、煤炭5.5亿吨、天然气201亿立方米。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产量300万吨,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后整理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

来延安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6344万人次和411亿元。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是1952年的9950倍。

狠抓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积聚

延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入21世纪以来,延安在推动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

坚持园区承载、项目带动、集约发展,“三区九园”工业框架基本形成,14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6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17个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481户,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

近年来,延安市围绕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启动实施了《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277个重大转型项目建成投产,发电量、LNG产量快速增长,聚烯烃、苯乙烯、甲醇等化工产品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众创空间8个,55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区域总部等新经济企业落户延安。坚持能源工业与非能工业并重,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卷烟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去年生产卷烟32.2万箱。非公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规模达到456.8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9.3%。

注重城乡一体,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近年来,延安市充分发挥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城市双修”、城市设计试点,按照“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城市定位,实施了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六大工程,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1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5.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

积极构建“一主两副”“一城三区”大延安,安塞撤县设区,子长撤县设市获批。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33公里,“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十三五”末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600公里,延安火车站每日经过客货列车达88对,西延高铁开工建设。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开通至16个城市的14条国内航线。建成南沟门水利枢纽、黄河引水南北两大水源工程,长期困扰革命老区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加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底色日益厚重

1999年,延安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2013年又自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77.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全省退耕面积的26.7%、全国的2.1%,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植被覆盖度达到81.3%,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

近年来,延安市实施了延河等主要河流治理和治沟造地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5.2%,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坚决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靓丽名片。荣获“2018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市17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村,5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25%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市坚持按要求推进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的重大改革,主动承担中央和省委改革试点,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管理、国资国企、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累计完成732项改革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双试点”,工程建设领域“六个一”集中审批延安模式在全省推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16.9万户,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42家,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全省“三个经济”发展格局,启动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延安海关开关运行。举办了首届世界苹果大会和连续11次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与国内外32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突出以人为本,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延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增加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1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3元增加到10786元。社会就业长期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以内。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7.4%。

棚户区改造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建成养老服务机构650个,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4张。全市中小学幼儿园919所,在校学生48万,北大培文、清华附中、江苏中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落户延安。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有各类卫生机构2655家、床位1.3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6.06张、卫生技术人员7.79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子长医改模式全国推广。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84平方米。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两说一联”经验在全国推广,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成功入选“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文/图 周峰川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