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首页 > 动态 > 市场 > 正文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之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并非肝肾阴虚所单拥独见 ---中医药战略学家杨俊耀

发布时间:2022-05-16 14:31:42  |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之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并非肝肾阴虚所单拥独见

---中医药战略学家杨俊耀

妇女在绝经前后的几年,大约45-55岁这个时期,属于更年期,一般妇女50岁左右绝经,但亦有早至40岁或晚至55岁才绝经者。总之,从生育期过度到不能生育这一段时期称为更年期。西医认为此时期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量减少,机能从生育期内分泌旺盛过度到减退状态,由此而产生植物性神经紊乱等,临床可出现多多种多样的症状。如月经紊乱、烦躁、忧郁、焦虑、头晕、烘热、多汗、失眠、心悸、情绪不稳,甚或阵发性啼哭、狂妄等西医学上所谓的“更年期综合征”。该病症在中医学上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也称为“经断前后诸症”,而且对这一病症很早就有了认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认为妇女49岁左右即绝经前,肾气渐衰,肾精不足,冲任脉虚,天癸将竭。此时,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就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比如就上面所述症状表现,其主要是肾气衰,冲任亏虚,天癸欲绝,肾的盛衰盈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各个脏腑,其中对肝的影响最大。因为肝肾既为母子,又有精血同源关系。肾阴虚必然导致肝阴虚,肝肾俱阴虚,则便会有上述征象的产生。为此,古人先贤和后代许多医家对这种肝肾阴虚的“绝经前后诸症”中所出现的上述系列症状和体征进行了不断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于这一方面的具体治则与立法,笔者不再作赘述。然而,事实上在“绝经前后诸症”上,常会因个人心理素质,体质强弱不同,各自饮食起居习惯有异,却会出现另一组与上述与之且不相同性质的系列症状和体征,也就是说它不仅有植物性神经紊乱症状为主证的表现,而且还存在另一类即以组织水肿为主症的临床表现,并且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疾患。这类以组织水肿为主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后退甚或三至六个月一潮,量时多时少,并伴有少腹胀坠,头晕浮肿,胸闷纳少,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腰腿酸软,大便时溏粘滞难下,白带量少质稀,微呈异味,或白带量增,色夹黄非白,色味有异,臭味且伴瘙痒,脉沉缓或细或濡滑,舌质淡或舌体胖嫩,苔滑或微腻等。而这一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却也是屡见不鲜的,也同样严重的影响着广大绝经前后妇女同志的身心健康,但是却很少有文献资料论及。笔者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与探索,现将这一鲜为论及的“绝经前后诸症”中所被医者所忽略的这一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病因、病机、病理和治疗思路昭示于众,略陈管见,恳请同仁斧正!

以组织水肿为主证的“绝经前后诸症”,其病机是主以脾肾阳虚,水湿内泛,冲任失于温阳。脾为中州之土,人身后天之本;肾水火之脏,人身先天之本,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上温脾土。脾失健运,或脾阳火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资肾,肾阳亦虚,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脾肾肺三脏功能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致水湿内停,瘀浊内生,不但能引起全身组织水肿,而且会变生以上诸症。

根据以上病机治宜温补先后二天,方可选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化裁。

另外,在临床上还经常遇到一部分妇女同志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就会持续性的出现时有面部及全身烘热,继而汗出热退如常人,每日发作数次,不分昼夜。并伴有面红耳赤,头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经先后无定期,肌肤微热,舌红苔黄腻,脉滑之病证。然因胶泥于古训,医者多以调和肝肾为治,然本证类患者多属湿热壅滞证,若予素食辣厚味,必有湿热内蕴脾胃,此有舌脉为凭。脾胃主肌,头面为阳明经所过,湿热循经上蒸,故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若惯以习用知柏地黄丸等滋阴之剂,投之反助湿生热,是用之反甚,故不效。

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兼有湿热蕴结下焦者,则加二妙、萆薢、木通清利湿热;若兼带多而清稀,加土茯苓、山药、芡实、苡仁等甘渗药物,以渗利法取因势利导之意。若是湿热内蕴中焦脾胃为主,方可选葛根芩连汤加味,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

概而言之,“绝经前后诸症”按证型进行区分,可分为脾肾阳虚、湿热壅滞,心肾不交、心火亢盛,而非独肝肾阴虚;无论是补肝肾、清心火、交通心肾,还是以甘温为主,温补脾肾,不仅利水消肿,而能养冲任,益奇经甚或采用开上、宣中、参下之法让湿去热清等迥然不同的治则治法,让药证合拍,可助“绝经前后诸症”(“围绝经期)”的有不同症状表现的患者顺利度过更年期。